阿奇霉素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治疗儿童中重度肺炎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儿童肺炎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快效抑菌剂,通过快速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受到抑制或停止,属静止期抑菌剂。头孢他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是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属繁殖期杀菌剂。传统观念认为二者联合使用,前者抑制了敏感细菌的生长繁殖,后者就再难以达到杀菌的作用,这一观点现在已经受到了质疑,并被一些医生运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于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之间用此法收治了48例中、重度儿童肺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所收治的中、重度肺炎48例,均是经过单纯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后联合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其中中度39例、重度9例所有患儿均伴有发热、咳嗽,其中发热1~3 d者22例,4~5 d者19例,6~7 d者7例,咳嗽伴有黄痰者19例,听诊双肺均可闻及较密集的中小水泡音。辅助检查,48例X线摄片双肺均见片状影,血分析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联合用药前均有3~5 d头孢类治疗史。

1.2 方法 应用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

2 结果

2例自行转院,其余46例均痊愈,有效率95.8%,平均疗程3~5 d。

3 典型病例介绍

患儿,女,14个月,发热、咳嗽,外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并静点头孢哌酮纳舒巴坦纳5 d,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体温39.4℃,听诊:双肺较密集细湿啰音。WBC 22.1×109/L。X线胸片示双肺沿支气管走行之小片状影。给予头孢他啶0.8 g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1 g续点,1次/d,用药2 d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治疗3 d,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胸片双肺小片状阴影消失。

患儿,女,6岁,发热1 d,咳嗽1 d。体温39.2℃,呼吸促,听诊双肺均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及喘鸣音。胸片示双肺中、下野均可见小片状影。末梢血:WBC 27.2×109/L。静脉滴注头孢他啶2 d,不见好转,联合阿奇霉素2 d后体温降至正常,中、小水泡音消失,继续治疗2 d,喘鸣音消失,痊愈出院。

患儿,男,3岁,肺炎外院治疗1周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体温38.8℃,双肺均可闻及中、小水泡音。末梢血:WBC 19.8×109/L。胸片示双肺中、下野见片状影。给予头孢他啶、阿奇霉素联合应用,治疗3 d后体温降至正常,啰音消失,胸片示双肺片状影消失。

患儿,女,3岁,因发热、咳嗽,外院用头孢他啶3 d,无好转来我院。体温39.1℃,呼吸促,胸片双肺沿肺纹理走行小片状影。末梢血:WBC 18.2×109/L。入院给头孢他啶1.5 g、阿奇霉素0.15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3 d体温降至正常,双肺湿啰音明显减少,继续治疗2 d,复查胸片,双肺片状影消失。

患儿,男,10岁,发热5 d,黄痰,外院静脉滴注头孢噻肟纳5 d,不见好转来我院。体温40.2℃,呼吸促,精神萎靡,听诊双肺密集细湿啰音。胸片示,双肺中、下野见较大片状影。末梢血:WBC 26×109/L。入院后给予头孢他啶2.5 g,阿奇霉素0.25 g,用药3 d热退,黄痰消失,精神状态良好,继续治疗2 d,症状全部消失。胸片双肺片状影消失,末梢血8.7×109/L。

4 讨论

头孢他啶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和阴性敏感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敏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疗效显著。

有报道认为两者联合使用对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呈累加或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大环内酯类除抑制细菌蛋白合成外,还具有很强的细胞内穿透作用,能以高于细胞外20~30倍的浓度在巨噬细胞内聚集,待巨噬细胞迁徙至炎性反应部位后再释放出来,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十分有利。同时破坏敏感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胞浆膜的完整性,影响细胞的主动外排系统,保持药物菌体内的较高浓度。利用β内酰胺类对细胞壁的破坏,从而杀灭细胞。

目前,由于受医院条件限制,尤其是实验室检查比较滞后,很难查找肺炎病原菌,给临床医生选择抗生素带来困难和困惑。大部分只能先采用经验治疗后目标治疗。由于β内酰胺类特别是头孢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胞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机会加大,所以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疗效得到很大提高。本文48例,除2例自行转院外,其余46例单用头孢类抗生素效果不显著,经联合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率达95.8%。结果显示二者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儿童中、重度肺炎的经验治疗方法。

推荐访问:头孢他啶 霉素 肺炎 疗效 阿奇